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所以“船舶、海洋、蚕桑”为特色优势,具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25000 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80余人;在张家港举办了独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54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本科专业7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通过国际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4个,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8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810余人,博士1400余人。拥有海外院士、外籍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4人,省部级重要人才210余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领军型人才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25个。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依托高校,有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3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粮油科学与工程》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2万余名应用创新型人才,涌现出国防、海军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大国重器的总建造师、总工艺师以及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科考船等船舶领域设计、制造行业精英。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7项。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获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性奖项15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7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1项、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1项,3次捧得全国“优胜杯”。位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2023年度研究生培养单位年度贡献力TOP100第4位,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第67位。2024届本科毕业生近30%的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习,毕业去向落实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第一单位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牵头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牵头承担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4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建有世界最大的蚕桑种质资源库,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船海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船级社、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学校获得中国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建有海外教育学院,招收本硕博全日制海外留学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60余所高校积极开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学分衔接、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中俄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公派学生出国留学资格。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我国船舶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理念,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全面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产品图片:




产品介绍:
DB-CSY930 传感器系统实验箱


DB-CSY930传感器系统实验箱是在本公司多年生产传感技术教学实验仪器的基础上,根据院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为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需要,最新主推的手提式传感器实验仪。
DB-CSY930传感器系统实验箱主要用于各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传感器原理”“自动检测技术”“非电量电测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机械量电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DB-CSY930传感器系统实验箱采用的传感器大部分是工业结构,便于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具有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一、实验箱组成
DB-CSY930传感器系统实验箱由主板、信号源、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等各部分组成。
1、主板部分
提供高稳定的±15V、+5V、±4V、+1.2V~+12V可调八种直流稳压电源;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显示表。 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1Hz~30Hz(可调);智能调节仪表;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
2、信号源
加热源<200℃室温到200度。
振动源 1 Hz~30Hz;
转动源 0~2400r/min
气压源 0—30Kp
3、传感器:详见下表(共十九种传感器)
4、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详见(六、V9.0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的特点)
5、实验箱:专用实验箱尺寸为515×420×185(mm)。输入电源:AC220V 50Hz稳压系数:±1%;电压纹波:≤10mV;非线性误差:≤4%;测量精度:≤1%
二、产品特点
1、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实验仪器的各自优点,传感器的结构已从原理型转向工业检测传感器,传感器已由定性转向定量,有较高的精度,更便于计算机做实验的特性分析。不但传感器采用开放式设计,而且电路部分也采用开放式设计方便教学与研究。
2、仪器配温度源等加热装置。整个仪器采用手提式箱式结构,便于管理,实验完成后,便于保管存放。
3、各种公共源也可用于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进行一些开发性实验;电源及信号源设制有保护点路,确保学生在误操作后不会损坏设备并保证学生的安全。
4、电桥:
用于组成应变电桥,提供组桥插座,标准电阻和交,直流调平衡网络。
差动放大器:
通频带0-10kHz,可接成同相,反相,差动输入结构,增益为1-100倍的直流放大器。
电容变换器:
由高频振荡,放大和双T电桥组成的处理电路。
电压放大器:
增益约为5 倍,同相输入,通频带0-10KHz
移相器:
允许最大输入电压10Vp-p,移相范围≥±45°(5kHz时)
相敏检波器:
可检波电压频率0-10kHz,允许最大输入电压10Vp-p,极性翻转整形电路与电子开关构成的检波电路。
电荷放大器:
电容反馈型放大器,用于放大压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低通滤波器:
由50Hz陷波器和RC滤波器组成,转折频率35Hz。
涡流变换器:
输出电压≤∣8∣V(探头离开被测物)。变频式调幅变换电路,传感器线圈是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光电变换座:
由红外发射、接收管组成。
转动转速测量单元
由测速电机、码盘、光电传感器组成可调转速0---2400转/分。
温度测量单元
加热电热器、PT100,楞冷却风扇组成,加热时可设定温度。
电路保护单元:由直流电源保护系统,信号源信号发生器保护电路组成。
高精度温度调节仪表(控制精度±0.5℃,转速控制精度千分之一);电压显示200mA~20V三档切换;RS232、485接口计算机串行接口。
三、产品技术指标
序 号 | 传感器名称 | 量 程 | 线 性 | 变换电路 |
1 |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 0-200g | ±1% | 应变电桥电路单元 |
2 |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 4-20kpa | ±1% | 差动放大电路 |
3 | 差动变压器 | ±4mm | ±2% | |
4 | 电容式传感器 | ±2.5mm | ±3% | 电容变换电路 |
5 |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 ±1mm | ±3% | 集成运放电路 |
6 | 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 2400转/分 | ±0.5% | 内置式霍尔电路 |
7 | 磁电式传感器 | 2400转/分 | ±0.1% | |
8 | 压电式传感器 | 10k | 电荷变换电路 | |
9 |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 1mm | ±2% | 涡流变换电路 |
10 | 光纤位移传感器 | 1mm | ±5% | 光纤收发处理电路 |
11 | 光电转速传感器 | 2400转/分 | ±0.5% | 放射式测速电路 |
12 | 集成温度传感器 | 常温-150℃ | ±4 % | 温度测量电路 |
13 | Pt100铂电阻 | 常温-200℃ | ±4% | 温度测量电路 |
14 | K型热电偶 | 常温-200℃ | ±4% | 温度测量电路 |
15 | E型热电偶 | 常温-200℃ | ±4% | 温度测量电路 |
16 | 气敏传感器 | 50-2000PPm | 对酒清敏感内置式 | |
17 | 湿敏传感器 | 10-95%RH | 湿敏内置式处理电路 | |
18 | PN结 | 0--100℃ | 电压变换电路 | |
19 | NTC热敏电阻 | 20℃时,电阻为10K | 电压变换电路 | |
20 | 12位AD采集 | 虚拟仪器、波形、线性分析 | 数据曲线分析、提交实验报告 |
四、实验项目
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2.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3.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4.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5.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
6.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7.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8.扩散硅压阻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9.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10.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实验
11.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12.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13.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4.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
15.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6.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7.霍尔测速实验
18.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速实验
19.磁电式原理分析
20.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21.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2.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23.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式传感器的
特性影响实验
24.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25.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26.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7.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28.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29.利用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其它方案*
30.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
31. 铂电阻温度特性实验
32.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33.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34.对酒精敏感的气敏传感器的原理实验
35. 湿度传感器的实验
36. 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37.NTC热敏电阻性能实验
38.数据采集系统实验(静态举例)
39.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动态举例)
备注:带*号实验为思考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手组建。
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2.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3.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4.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5.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
6.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7.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8.扩散硅压阻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9.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10.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实验
11.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12.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13.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4.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
15.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6.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7.霍尔测速实验
18.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速实验
19.磁电式原理分析
20.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21.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2.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23.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式传感器的
特性影响实验
24.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25.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26.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7.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28.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29.利用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其它方案*
30.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
31. 铂电阻温度特性实验
32.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33.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34.对酒精敏感的气敏传感器的原理实验
35. 湿度传感器的实验
36. 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37.NTC热敏电阻性能实验
38.数据采集系统实验(静态举例)
39.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动态举例)
备注:带*号实验为思考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手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