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2025-02-10 08:15 二氧化碳(CO₂)的吸收与解析是工业中的重要过程,尤其在碳捕集与封存(CCS)和天然气处理等领域。

1. 二氧化碳吸收
吸收是通过液体溶剂将CO₂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的过程,常用方法包括:
1.1 化学吸收
原理:CO₂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易分解的化合物。
常用溶剂:醇胺类(如MEA、DEA、MDEA)是最常见的化学吸收剂。
优点:吸收效率高,适用于低浓度CO₂。
缺点:能耗高,溶剂可能降解。
1.2 物理吸收
原理:CO₂在高压下溶解于溶剂,降压后释放。
常用溶剂:甲醇、聚乙二醇二甲醚等。
优点:能耗低,适用于高浓度CO₂。
缺点:吸收效率较低。
1.3 生物吸收
原理: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吸收CO₂。
应用:藻类培养、森林碳汇等。
优点:环境友好。
缺点:效率低,受环境限制。
2. 二氧化碳解析
解析是将吸收的CO₂从溶剂中释放的过程,常见方法包括:
2.1 热解析
原理:加热富CO₂溶剂,使CO₂释放。
应用:化学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优点:解析效率高。
缺点:能耗高。
2.2 降压解析
原理:降低压力使CO₂从溶剂中释放。
应用:物理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2.3 气提解析
原理: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降低CO₂分压,促使其释放。
应用:化学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需额外气体。
3. 应用领域
碳捕集与封存(CCS):从电厂和工业排放中捕集CO₂并封存。
天然气处理:脱除天然气中的CO₂以提高质量。
化工生产:在合成氨、甲醇等过程中脱除CO₂。
4. 挑战与发展
能耗:吸收与解析过程能耗高,需开发节能技术。
溶剂改进:需开发高效、稳定的溶剂。
集成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效率。
总结
二氧化碳的吸收与解析是碳捕集和天然气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化学吸收和热解析是常用方法,但能耗高是主要挑战。未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提升效率。


技术指标 | 说 明 | |||
装置特点 |
1、整个装置美观大气,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感强,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实验装置的概念。 2、设备整体为自行式框架结构,并安装有禁锢脚,便于系统的拆卸检修和搬运。 3、全塔气液接触现象可视。 4、本实验装置采用二氧化碳——水体系。CO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常选择CO2作为溶质组分。 5、塔中部有液体再分布器,塔底部有栅板式填料支承装置。填料塔底部有液封装置,以避免气体泄漏。 6、装置设计可360度观察,实现全方位教学与实验。 7、实验除可直接在控制柜进行所有操作外,还可远程至电脑展开智能调节及显示仪表+串口通讯+上位监控计算机模式,配套实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可连接打印机打印数据。装置能够实现手动和自动无扰切换操作,并安装安全联锁保护和自动报警装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不出现安全事故。 |
|||
装置功能 |
1、测定填料吸收塔不同喷淋密度下的体积传质系数; 2、测定填料解吸塔饱和液的体积传质系数; 3、改变吸收液流量,实现单吸收实验操作; 4、饱和液做解吸液相,实现单解吸实验操作 5、吸收与解吸的液相、气相流量相同,实现联合实验操作; 6、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7、全触摸集成化控制,高稳定数据传输,硬件加密。 |
|||
设计参数 |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0.006—0.02( m/s)。 空气流量:0.1~40m3/h。 二氧化碳流量:16-160L/h。 填料塔压降:0.6—1.5KPa;常温、常压操作。 |
|||
公用设施 |
水:装置自带透明水箱,连接自来水。实验时经离心泵进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电:电压AC220V,功率1.5KW,标准单相三线制。每个实验室需配置1~2个接地点(安全地及信号地)。 气:空气来自风机(自带气源),CO2来自气体钢瓶。 实验物料:水-- CO2。 外配设备、药品:二氧化碳钢瓶及减压阀;Ba(OH)2标准液、HCL标准液、化学分析仪。(用户自配) |
|||
主要设备 |
1、玻璃填料解吸塔:内装φ10×10mm拉西环填料;填料塔内径 D=90mm。 2、玻璃填料吸收塔:内装φ10×10mm拉西环填料;填料塔内径 D=90mm。吸收塔填料层有效高度Z=1000mm。 3、二氧化碳流量检测:转子流量计,流量范围 0.16-1.6L/min。 4、空气流量检测:流体力学性能实验采用涡街流量计,流量范围0~55m3/h;传质性能实验采用质量流量计,流量范围0~200L/min。 5、液体流量检测:涡轮流量计,流量范围40~600L/h。 6、塔体床层压降由3KPa差压传感器测取,观察上下塔压降变化。 7、风机:漩涡气泵,功率 550W。 8、解吸水泵:304不锈钢离心泵,功率370W。 9、吸收水泵:304不锈钢离心泵,功率370W。 10、水槽:容积约80L。 11、管路:透明材质,壁厚≥2.5mm。 12、温度传感器:Pt100,分辨率0.1℃,精度0.5%。 13、电器:接触器、开关、漏电保护空气开关。 14、中央处理器:执行速度0.64μs,内存容量16K,功能:数据处理运算。 15、模拟模块:高达16位分辨率,总和精度±0.5%,内建RS485通讯模式。 16、温度模块:分辨率0.1℃,精度0.5%,内建RS485通讯模式。 17、在线式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浓度测量范围0-10000ppm,精度误差±3%,4-20mA信号输出,精确检测装置吸收二氧化碳的浓度。 18、显示终端:采用一体机平板触摸电脑,全程数字化触摸屏控制操作。HMI:投射式触控技术,5000万次触摸点,内存4G,功能:中央处理器数据显示控制。 19、额定电压:220V,总功率:1.5kW。 20、外形尺寸:1600×550×2100mm(长×宽×高),外形为可移动式设计,带刹车轮,高品质铝合金型材框架,无焊接点,安装拆卸方便,水平调节支撑型脚轮 21、工程化标识:包含设备位号、管路流向箭头及标识、阀门位号等工程化设备理 念配套,使学生处于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中,学会工程化管路标识认知,培养学生 工程化理念。 22、配套测控软件可以实现实验数据实时在线采集显示数据、曲线及设备运行状态等。通过WIFI技术实现终端覆盖。 |
|||
测控组成 | 变量 | 检测机构 | 显示机构 | 执行机构 |
液体进口温度 | Pt100铂电阻 | 触摸屏 | 无 | |
气体进口温度 | Pt100铂电阻 | 触摸屏 | 无 | |
液体流量 | 涡轮流量计 | 触摸屏 | 手动调节 | |
CO2流量 | 转子流量计 | 现场显示 | 手动调节 | |
空气流量 | 涡街流量计 | 触摸屏 | 手动调节 | |
塔体压降 | 差压传感器 | 触摸屏 | 无 | |
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检测 | 在线二氧化碳检测仪 | 触摸屏 |
1. 二氧化碳吸收
吸收是通过液体溶剂将CO₂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的过程,常用方法包括:
1.1 化学吸收
原理:CO₂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易分解的化合物。
常用溶剂:醇胺类(如MEA、DEA、MDEA)是最常见的化学吸收剂。
优点:吸收效率高,适用于低浓度CO₂。
缺点:能耗高,溶剂可能降解。
1.2 物理吸收
原理:CO₂在高压下溶解于溶剂,降压后释放。
常用溶剂:甲醇、聚乙二醇二甲醚等。
优点:能耗低,适用于高浓度CO₂。
缺点:吸收效率较低。
1.3 生物吸收
原理: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吸收CO₂。
应用:藻类培养、森林碳汇等。
优点:环境友好。
缺点:效率低,受环境限制。
2. 二氧化碳解析
解析是将吸收的CO₂从溶剂中释放的过程,常见方法包括:
2.1 热解析
原理:加热富CO₂溶剂,使CO₂释放。
应用:化学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优点:解析效率高。
缺点:能耗高。
2.2 降压解析
原理:降低压力使CO₂从溶剂中释放。
应用:物理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优点:能耗低。
缺点:效率较低。2.3 气提解析
原理: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降低CO₂分压,促使其释放。
应用:化学吸收后的溶剂再生。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需额外气体。
3. 应用领域
碳捕集与封存(CCS):从电厂和工业排放中捕集CO₂并封存。
天然气处理:脱除天然气中的CO₂以提高质量。
化工生产:在合成氨、甲醇等过程中脱除CO₂。
4. 挑战与发展
能耗:吸收与解析过程能耗高,需开发节能技术。
溶剂改进:需开发高效、稳定的溶剂。
集成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效率。
总结
二氧化碳的吸收与解析是碳捕集和天然气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化学吸收和热解析是常用方法,但能耗高是主要挑战。未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