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成长期,新能源汽车代表着产业调整的方向。根据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500万辆。该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产业链未来人员有很大缺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质量、规格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赋予了新的使命。这迫切需要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专业建设,培养和储备专业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生产管理、销售、维修、充电站运营等岗位的技术人才紧缺,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应顺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加快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现职业培训教育的发展创新潮流中,对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与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尽快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迫在眉睫。
预期效果及辐射带动
1、预期效果
(1)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中心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及依托基地开展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活动。形成能够推动专业深度校企合作,凸显行业特色,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环境,深入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建立满足现代职教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成后,每年使300学生受益。
(3)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
建设5门以上精品课程;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平台,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方便学生、教师、其他兄弟院校、合作企业、社会群体的在线学习、培训、行业交流等多种需求。
(4)有效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基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人员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有效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辐射带动
(1)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领与示范地区内职业培训院校。
依托基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开发适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职业能力架构和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引领带动地区内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与课程建设。
(2)培养一流人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基地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