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图片

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主页 > 新闻动态 > 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应对策略
2024-10-07 16:53

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育,重塑数字化教学理念

教育数字化时代要求具备自主性、创新性、协同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现代性思维与理念,才能引导在线教学从线下课堂的简单移植走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耦合。职业教育在线教学首先需要完成思维和观念的变更,这意味着不管是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还是参与教学的教师或是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应适时摒弃线性的、统一的思维,重建数字化教学理念,调整和适应在线教学的发展趋势、流程更新与内容迭代。既要深刻理解在线教学不再单纯作为职业教育传统课堂的补充或临时替代品,而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潜在变量的内涵意蕴和发展要义。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在线教学所运用的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只是教学呈现、教学辅助的手段与方式,取代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实践经验的亲身获得。

在这种新型样态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媒介等教学要素相互嵌入。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重构者,更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模式上逐渐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打造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交互式、混合式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侧重于应用型知识的紧凑性与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教学形式侧重于学生技能感知的情境性与立体性,教学实施侧重于虚拟环境中融入真实工作情境以及现实社会的广泛实践动手参与。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记忆者与接收者。学生需要根据在线教学模式与虚拟教学课程,不断调整与提升在线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成为知识的分享者与交流者,技能的模仿者与传习者,从内部建构起全新的知识学习体系。即言之,职业教育与技术融合的至高境界,即技术全方位运用于职业教育,又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浑然天成,职业教育与技术相互吸收相融,线上与线下整合,日趋消弭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现实差距,直至为职业教育发展系统性赋能,最终塑造职业教育新生态。

二、建立在线教学人文关怀,重构数字化教学关系

职业教育在线教学要在线上场域内产生关怀,建立与信息技术相契合的、师生间趋于平等的在线教学关系。

首先,从技术手段来看,可以充分利用5G、全息摄像等技术,努力营造更加智能化、现实化在线学习空间和全媒体学习生态,为在线关怀创造贴近于真实的客观条件。其次,从教师教学来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线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需求,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关切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非教师声情并茂的授课加上仿真的教学场景学生就一定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而是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利用视频、语音、表情、互动图标等加强互动设计环节,烘托热切的交流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提升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来看,教师可以在课后利用聊天工具和在线论坛,实时参与到学生的实践和研讨活动中,通过与学生的深度交流,解决学生在技能操作中的难点与困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来自线上教学与线下无异的关心与温情。学生之间则可以建立各种在线社区圈,组织线上小组活动与团队活动,通过增加线上交往和生生互动,实现学生之间的意义共享与经验构建。在这种真诚的互动与交流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由教师权威走向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同,达成加涅所言的“为学而设计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权与话语权,并处于恰当、放松的学习状态中,以消解在线教学的关怀危机。

三、提升师生信息化能力,重造数字化教学流程

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成功转型,离不开职业院校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普遍性提升。这不仅是职业院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前提,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外在线教学改革的成功推动,同样也是以相关教学主体的信息化能力作为支撑的。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不仅需要通过定期的在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和教学能力,保证信息技术的运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要具备识别技术、选择技术、将技术综合运用于职业教育在线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流程重构设计的能力。同时,还要坚定教师的人文主义立场,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人文关怀。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提升信息化能力、培育数字化素养,是避免学生为信息技术所钳制,为虚拟世界所困惑,培养正确的技术道德观,实现生命健全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学生要主动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学习的良好心态,主动练习并掌握各类信息技术的操作与实践,主动适应在线教学的节奏与方式,主动管理与分配好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以达成“以道御术”。

基于职业院校师生的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技术与教学得以更深层次的交融,数字化教学流程得以重新改造。对教师来说,一是课前阶段,教师根据在线平台提供的学生个性化知识图谱、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刻画学生学习画像。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众多纷繁的在线教学资源中甄选适切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规划。二是课中阶段,教师传授适合学生的知识,对操作类课程建构虚拟高仿场景进行示范模拟与双向互动。同时,尝试通过交互软件观察学生屏幕前的注意力偏差并予以干预矫正,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三是课后阶段,教师根据系统提供的及时评价反馈综合研判,开展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同学予以关心答疑,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予以鼓励支持,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重新设置与选择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则通过重复回放与组织小组研讨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具身体验所学技能。如此,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在线教学方案和学习引导的优化调整并循环往复。

四、优化在线教学评价,重铸数字化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在线教学除了具备一般在线教学的特征外,还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优化和完善统一的职业教育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在线教学,并不意味线上教学力图与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而是在线教学形成自身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线下课堂教学趋向于在线课堂的标准。职业教育在线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而非技术为本,其落脚点在于在线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这一点来看,职业教育在线教学更适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坚持技术指标与人文指标的结合,过程性评价指标与结果性评价指标的结合,注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建构,个性化培养与追踪性评价。

首先,优化教学全流程评价,对教学过程来说,开展动态可视化分析,关注课前准备、课中讲课、课后辅导等环节的伴随式、多元化评价,尤其是课前与课后的互动评价。其次,优化教师评价。对教师来说,应关注在线教学设计、技术运用、在线教学能力、实训技能传授、学生关怀等的评价。最后,优化学生评价,对学生来说,应关注在线学习适应力、技能练习程度、学习有效性、学业成绩等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软件等充分发挥了其技术识别功能,形象描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精确地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数字化。师生之间依据在线平台的互动性及提供的数据信息,及时开展互动评价,给出反馈意见,有助于分析在线教学的广度、深度与效度,给予在线教学综合评判。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的改进,以此推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