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图片

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主页 > 新闻动态 > 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2025-02-08 11:00

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发挥行业协会、企业集群的作用

职教本科要形成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决职业面向的岗位数量是否足够、岗位核心竞争力能否支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必须发挥行业协会、企业集群的作用。如果能与政府行业主管机构领导下的行业协会开展产教合作,则可以产生以下四大优势:一是行业协会能准确研判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提供有关技术与技能的最前沿资讯,有利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二是行业协会能协调同行业企业提供足够数量的职业岗位,保证本科专业学生在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有相应的实践岗位;三是行业协会有政府支持,往往能协调协会内企业提供实力较强、数量足够的企业师资参与到校企共育本科人才的教学活动中,解决企业师资数量不足和条件不够格的问题;四是行业协会往往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可以共建各类实习实践场所,也可以提供各类奖、助学金或教学捐赠(准捐赠)。至于职教本科如何与企业集群开展合作,则可借助职教集团来进行,具体思路如下:将有意向参与职教本科专业合作的企业纳入职教集团,从而形成企业集群,然后由集群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职业院校专科、本科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匹配,当定位层次较高的职教本科专业与企业集群专业人才需求匹配完成后,学校与集群内相关企业协商形成定制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定制化的课程体系,最后校企共同确定企业师资构成和资格认定标准、课务安排以及不同课程的授课地点与场所。

(二)定制个性化的现代学徒制班级

一是职教本科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应采用小班化或灵活组班的形式,即有别于职教专科一个班30~40人的模式。职教本科学徒制班可以由相近专业的5~20人组成一个学徒班,或采用灵活组班方式,将学徒课程作为本科学生的一个选修方向开设,愿意选择学徒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选修这一方向的课程。二是职教本科专业的学徒制无论是采用校企共同招生招工方式、还是采用专业新生进校后再由企业选聘的方式来组建学徒班,都必须与企业签订有一定约束性的协议。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学费、资助生活费等方式形成违约退赔的约束条件,并在协议中约定学生毕业后去其他竞争企业就业的竞业限制要求,提高学生进入学徒班完成学业后不选择留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更有信心放出核心岗位,提供核心技术与优质企业师资来完成学徒培养,同时可以将学生升学作为合约约束的豁免条件。三是可以由一个企业定制培养的一个专业若干方向的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学徒班,或相近的几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学徒班,也可以由数个企业通过职教集团招收学生联合组班,只是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不同专业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根据合作企业(或企业集群)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职教本科学徒制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取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设置方式。4年8个学期可以灵活采用“日释制”“期释制”“渐进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使用。

(三)充分依托职教集团

职教本科各专业在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特性,从校企共建“校中厂”“校中店”和校内实训室入手,在混合所有的基础上,让职教集团内的企业集群与职教本科专业进行订单培养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如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则可令若干家企业针对一个专业提供若干个订单企业选修课程包,供专业学生选择。学完某一选修包课程的学生可以在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选择提供选修包的企业,双方签订留企协议后,由企业进行深度定制化培养,该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按协议完成服务期。职教集团可设立师资流动中心,建立校企混合师资库,并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为职教本科教学提供充足的高质量企业师资资源;可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协调组织,让企业专业带头人能全面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可成立校企共建的专业智库,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为职教本科专业办学提供便利,促进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型和改进。

(四)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

国内职业院校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形成职教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同属职业教育系列的职教本科要想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是一条比较合适的路径,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精准,只有准确定位目标才能保证后续课程体系开发有效;二是梳理出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点状工作任务应全面系统,能代表行业领域技术技能较高水准和未来发展趋势;三是对点状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与素养能准确界定,并体现本科职业教育的特点;四是能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与素养按工艺流程、技术难易或其他的内在逻辑进行归并,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如理论提升课程、跨界融合课程、各类选修课程等),从而构建职教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职教本科专业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深度,在前述课程体系开发中嵌入订单培养课程、学徒培训课程、特色实践课程、特色创新课程等;五是特别注意职教本科各类课程开发中的校企合作,注重发挥合作行业、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课程体系实施一个周期内应根据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发展变化情况,对相关课程授课内容进行微调,但不改变该课程整体面貌,一个周期后则根据变化进行课程体系内课程的调整,从而形成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良性循环。(节选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